重慶綦江發現“史前巨蚯蚓” 像蛇一樣長拇指粗

巨型蚯蚓

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(caecilian)亞種。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。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。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,最長的可達2米多。

普通蚯蚓

體長約 60mm~120mm,體重約 0.7~4 克。比較常見,被稱為“釣魚虫”。

俗語說,曲鱔(蚯蚓)可拉到黃鱔長。現在,位於綦江縣、巴南區和江津區交界處,屬綦江縣新盛鎮的薄刀嶺水庫大壩附近,巨型蚯蚓被釣魚人偶然發現。不需被人用手拉,它也比農貿市場賣的黃鱔長兩三倍,粗細超過成人拇指。

釣魚人尋蚯蚓作釣餌,以為遇到蛇了

薄刀嶺水庫屬飲用水源,周邊樹高林密,受落葉深度可沒腳的影響,大壩至水庫管理站一帶土壤異常肥沃。

上週,眾多釣魚人來這裡垂釣。期間,有人尋蚯蚓作釣餌,搬動水庫邊灌木叢邊石塊。

“那人好像姓劉,40歲左右。聽到他驚叫,我以為他遇到了蛇。”昨日,釣魚人古先進告訴記者,他聞聲跑過去,準備抱石塊砸蛇,卻被驚得目瞪口呆:一條比鱔魚還粗、略帶暗紅色的蚯蚓蜷縮在石塊下;蚯蚓受驚,逐漸變細後爬動的體長有八九十公分,並很快消失在草叢中。他們七嘴八舌認為,可能像恐怖片中的史前巨鱷一樣,它來自遠古。

由此,這條蚯蚓被古先進等人命名為“史前巨蚯蚓”。現在,這條蚯蚓被發現時的場景,被網友發在“綦江在線”論壇上,引來嘖嘖稱奇者不斷。

38年前石匠以巨蚯蚓作圖騰

水庫管理員,今年58歲,管理水庫已23年。目前,在水庫管理站磚柱下方的青石墊墩上,仍刻著一條雞蛋粗細、纏繞昂頭的蚯蚓。老幸講,水庫海拔近700米,屬高山水庫。 1973年,大壩建成蓄水。

按他說法,有個李石匠在目前水庫管理站附近山坡刨土取石時,在泥土中發現一隻巨蚯蚓。大壩蓄水不久,李石匠刻石墊墩墊支撐管理站磚柱,在其中一塊石墊墩上,他特意刻上那條巨形蚯蚓 / 他認為這樣能避免大壩出意外。

23年來,老幸每年都會發現巨蚯蚓。末了,他帶記者到管理站廚房。他講,凡暴雨前或暴雨後,水缸都會出現一兩條順壁滾進缸的巨蚯蚓。

現在,水缸旁堆柴禾的地方變得很異常:隔三差五,地面出現拳頭大的土堆 / 蚯蚓拉的糞便。

放羊人說看到超1米的巨蚯蚓

水庫邊唯一那家農戶證實,在當地,鋤地常跟巨蚯蚓打照面,它嚇人卻不傷人。

60歲的羊倌梅國秋佐證了這種說法。他講,他經常在林間小道見到巨蚯蚓,並比劃它們中個體最長者爬動時逐漸拉長的身體可超過1米。

“它們特別喜歡在路上滾泥沙,可能這樣很涼快。”梅國秋說,他放羊帶一根趕羊棍,見巨蚯蚓就挑起放草叢,羊會圍過來看稀奇,還“咩咩”地叫。這時,梅國秋很快樂:山里放著,他常半天找不到人說話,看巨蚯蚓爬行是一大樂趣。它為啥長恁大?他和老幸等當地人都說不清楚,唯記得巨蚯蚓爬動時體長會增加約1倍。

專家:很罕見,甚至史料也沒記載

美國恐怖片中,有部電影講的是在內華達州、亞歷桑那州大峽谷,出現巨大沙蟲。這種怪物從大峽谷地心躥出,不但吃人還追咬汽車。那麼,現在這種常阻路愛滾泥沙,僅限嚇人不傷人的巨蚯蚓是啥物?

養殖戶 背後應該藏更大商機

重慶龍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養殖蚯蚓迄今6年。昨晚,公司總經理劉之勇介紹,比鱔魚長兩三倍、粗比成人拇指還粗的蚯蚓沒見過,不過,他在河邊灘地引種時見過比拇指略細、頂多20公分長的蚯蚓。他還介紹,蚯蚓糞便大小是其正常採食量的五分之一,成分主要是泥沙。這意味著,水庫管理站水缸旁拳頭大小的蚯蚓糞,傳遞出巨蚯蚓的體重約1公斤的信息。

劉之勇補充,綦江巨蚯蚓極有研究價值,其背後應該藏有更大商機。

從哪兒來?

現在,大部分的巨型蚯蚓都是在巴西發現的,在美國華盛頓州境內,曾挖出了一條長0.9米巨型蚯蚓。在中國也有地方發現過巨型蚯蚓,但幾乎為單例。按時間推算,綦江早在1988年就發現了巨型蚯蚓,這和中國其他地方比起來算最早的。且像綦江這樣,有眾多巨型蚯蚓存在就更罕見了。

可以活多久?

壽命短的僅為兩個季度,而在較好的環境條件下,壽命可延長至兩年多。在理想條件下,蚯蚓潛在壽命要更長些。如赤子愛勝蚓壽命可能達到四年半,正蚓六年,長異唇蚓為十年三個月。

環境如何?

有專家認為,巨型蚯蚓如果是一條的話,可能是個體差異或受基因突變影響,如果有很多條的話,說明這一地區的土質、土壤條件適宜大型蚯蚓生長。但具體情況,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
*奇異的蚯蚓

最短的蚯蚓:據目前所知,只有0.5厘米長。

最長的蚯蚓:1937年,有一則報導:人們在非洲一個叫屈蘭斯瓦爾的地方捕到一條長6.71米的巨蚯蚓。

能吃金屬的蚯蚓:2008年,科學家在英國一處廢棄的礦井中發現了一種能吃金屬的蚯蚓。

有香味的蚯蚓:2006年,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現有百合花香的巨蚯。

來源 /“重慶晚報”訊:重慶綦江發現“史前巨蚯蚓” 像蛇一樣長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史前巨蚯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龜山東吉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