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「最短命公路」 通車1天就坍塌

雲南一條公路試通車第二天就發生坍塌,造成2死2傷。網友形容這是「史上最短命公路」,品質太差,而相關單位將事故歸咎於“雨太大”還是“路太差”?

事發後,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分別派出了專家組進行調查,專家組均認為確實屬於“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”。

坍塌導致車輛墜崖

日前,網民“擦肩而過”發帖稱,6月27日,玉溪市新平縣城至三江口二級公路試通車的第二天就發生坍塌事故,導致一輛途經此處的車輛翻下山崖,造成車內2人死亡、2人受傷,公路中斷。對於事故原因,當地政府說是單點暴雨所致,屬於自然災害。

7月8日,記者沿著新三公路前往事發現場時,路上還有施工人員對公路護欄、排水溝等進行施工,部分路段不時有土石從山上滾落下來。

接近事故現場時,施工方在路上設置了路障。在新三公路K25+450到K26+480路段,記者看到路面共有3處損毀,其中2處坍塌、1處路面開裂。發生事故的路段位於半山腰上,雙向四車道都已坍塌,大量石塊、泥土和混凝土被衝進路旁的河谷。

“積水衝塌路基”

新平縣交通局局長介紹,新三公路途經新平縣8個鄉鎮19個村委會,總里程90多公里。公路沿途地質脆弱、災害頻發,一直是洪澇和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。

事故主要原因是單點暴雨導致公路路基鬆軟,公路上方的溝渠和涵洞被堵塞,最後積水形成如同瀑布一般的衝擊力,導致公路路基垮塌。

交通局局長說,公路設計、施工和監理單位都是嚴格按照招投標制度選擇的,程式上符合規定,沒有發現嚴重的設計缺陷、施工品質或監理失職問題。

發生垮塌標段的施工單位項目經理介紹,單位中標後將工程分包給勞務公司施工,項目部負責出工程設備和材料,並負責管理和技術指導,勞務公司只出勞動力,這是勞務分包而非轉包,是國家法律允許的。

他說,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,工程品質沒有問題,路基鬆軟主要是洪水滲透和沖刷造成的。

事後,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分別派出專家組到現場調查。專家組認為:事發路段地形橫坡陡峻,工程地質條件差,強降雨加大了靜水壓力,形成坍塌,屬強降雨誘發的自然災害。

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一位參與調查的專家說,從調查的情況來看,路基處理、擋墻強度等都合乎規定,沒有發現品質問題。

調查

趕工期為爭補助

最短命公路被指未批先建、未驗收即試通車

記者調查了解到,新三公路於2009年10月開建,而設計方案2010年5月才得到省交通廳批復,存在“未批先建”和“趕工期”的問題。公路在尚未交工驗收的情況下違規試通車,並計劃6月30日舉行通車典禮,後因事故取消。

施工人員介紹,新三公路沿途地質環境複雜,工期短、任務重,在建設後期,新平縣喊出“大幹快幹60天”的口號,對工程進度進行倒逼,後期工人們加班加點幹活。

什麼原因讓工程這麼趕呢?記者了解到,除了要滿足群眾出行要求,更重要的原因是爭取國家對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的補助。根據政策,新建二級公路須在今年6月30日前建成通車,否則無法享受國家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的補助。

來源 / “鳳凰網”訊:史上最短命公路“死於”雨太大

arrow
arrow

    龜山東吉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